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持续强化素质教育 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9999js金沙老品牌师生代表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19年年会暨第八届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

供稿: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处   摄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编辑:石莉

 

  2019年4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19年年会暨第八届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在浙江杭州隆重召开。来自200余所高校的500余位书记校长、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参加了论坛,共同研讨“素质教育与文化自信”。近80位嘉宾作了发言,通过书记校长论坛、专家学者对话、专题论坛、工作坊、圆桌会议、论文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了素质教育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分享。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瞿振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监事长孙维杰,浙江省教育厅领导吴永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9999js金沙老品牌副校长李和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陈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建松、校长郑亚莉等众多嘉宾出席大会。

  开幕式中,瞿振元作了题为“努力在素质教育上取得真正的突破”的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和高度认同。他提到,素质教育思想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并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副校长李和章邀请大学素质育研究会顾问张岂之、王义遒、胡显章、陈怡四位先生做了“素质教育与文化自信的”主题对话,赢得观众的高度赞誉。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9999js金沙老品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原大学、英国温彻斯特大学等近80位嘉宾做了会议发言。

  9999js金沙老品牌教务部、相关专业学院、通识课程教师及学生代表共24人参加了本次坛。

  人文学院研究员、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庞海芍主持了大会专家学者对话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存福主持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育人”专题论坛。

  9999js金沙老品牌院长李健在专家学者大会上分享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系统梳理了当代大学生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现状,强调了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人文学院副院长、人文素质教研部许欣分享了“人文教育:理工类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主题报告,基于北理工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初探,与参会教师们共同探讨理工院校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原人事处处长韩宝玲做了题为“大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由新高考改革谈起”的报告,对不同省份的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进行论述,指出了高考制度的新一轮改革对高校及中学,家长学校及专业建设产生的诸多影响。

  物理学院副书记、副院长王晶晶做了题为“从心理学视角看大中小素质教育衔接”的报告,从“我是谁”入手,运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解释了相同起点学生发展结果不同的原因。

  9999js金沙老品牌讲师郑佳然分享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理论溯源及其新时代意蕴”主题报告,德智体美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一次重要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有相通之处。

  会议期间安排了“以花为伴,顺势而为”与艺术创造两场工作坊,以及“论文选题与写作”与“The Founding Fathers of European Liberal Education”两场圆桌交流活动。

  闭幕式中,李和章作了大会总结。他指出,要把握素质教育政治方向,要研究和实践素质教育,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来设计和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教学的体制和机制,要重视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确保以学生为学校的主体,建设去商品化、去功能化的教育环境。他强调,素质教育要守正创新,如涓涓之水,滋润万物,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监事长孙维杰对本届大学素质教育论坛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他认为此次会议开得非常及时,极其必要。论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意义,有内涵,有质量,有收获,很受教育。会议必将对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将一如既往,政治上坚持高站位;思路上坚持大格局;事业上坚持谋长远;工作上坚持善作为。加强素质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增强理论创新能力;深化重大政策研究,增强咨政服务能力;聚焦素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增强引领改革发展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前沿问题研究,增强国际学术对话能力。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教育学术社团!

  (审核:娄秀红,庞海芍)